- ICSD
- 9月1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9月15日
打開共融新局面:跨界別合作的重要性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推動殘疾人士就業不僅是一項社會責任,更是企業實現長期價值與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隨著全球對 ESG(環境、社會及管治) 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加上香港老齡化和多種疾病,如:中風[1]、心臟病[2]和癌症[3]的年輕化等,令勞動人口中的殘疾人士比例上升,令殘疾就業成為社會與企業必須正視的核心議題 。
以往,社會往往將殘疾就業議題的注意力集中在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中,視殘疾就業為單純的招聘工作。但香港教大學的商靚博士在「共同創造的共融路徑框架」:CIP Framework[4]中提出其他關鍵元素 :
幫助殘疾人士培養自主意識與能力
除了僱用殘疾人士外,還需其他的環境配套,提升社會和工作間的無障礙程度。
建構長期穩定的促進社區和職場共融的支持網絡。
有見及此,我們建議應:
提倡自主優先模式(Agency-First Model),讓殘疾人士不僅能融入職場,更能主動規劃符合其個人的生理、心理、社會需求和意願的生涯和職涯路徑。
共構機制(Co-Production Mechanism): 通過跨部門、多方合作(包括企業、政策制定者、非政府組織及殘疾人士等),確保政策設計與資源分配切合實際需求。
建設可持續生態系統(Ecosystem-building Principle),集合不同界別的持份者,持續推進共融就業的文化。
不同持份者可如何參與,共同推動共融就業呢?

ESG類別(僅供參考)
社會責任(社區參與)
共融就業的具體實踐例子
高等教育、中、小學和幼稚園提供必修的多元、平等與共融價值觀教育課程。
企業與職業培訓機構合作,提供實習或學徒機會,幫助殘疾人士探索合適的行業和工種。
企業在實習時提供師友計劃,以助殘疾人士了解職場文化。
主要持份者
教育機構(高等教育、中、小學和幼稚園)
職業培訓機構
復康機構
有殘疾學生就讀的中學/大專院校
企業的人力資源部

ESG類別(僅供參考)
社會責任(多元、平等、共融與歸屬感,下稱DEIB)
共融就業的具體實踐例子
確保整個招聘及僱傭流程是符合共融原則的,詳情請收看此連結(只有英文版內容)。
與復康機構合作,提供通用設計的辦公室和工作上的輔助工具(如有)。
主要持份者
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
復康機構

ESG類別(僅供參考)
社會責任(DEIB)
企業管治
共融就業的具體實踐例子
確保殘疾人士享有平等薪酬及工作發展,甚至晉升機會。
開展全公司共融意識及對殘疾人士無意識偏見的培訓。
制定反歧視政策,並監測其實施效果。
主要持份者
殘疾就業倡導機構/職場共融顧問
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

ESG類別(僅供參考)
社會責任(DEIB)
共融就業的具體實踐例子
確保社區和建築物的建設符合建築署的通用設計指引。
交通服務提供者提升交通工具對不同殘疾類別人士的無障礙程度。
如可行的話,企業可考慮支持不便出行的殘疾員工在家工作。
主要持份者
城市規劃師
建築師(Architects)
參與社區建設和建設建築物的各類工程師、工程技師
交通服務提供者
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

ESG類別(僅供參考)
企業管治
共融就業的具體實踐例子
設立舉報機制,在公司內部盡早調解歧視及不公平的投訴個案。
主要持份者
企業的管治部門
企業的法務部門
由上表可見,推動殘疾人士就業並非僅靠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努力便可實現,更需要來自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共同協作,才能有效提升社區與職場的共融度。本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促進各持份者對建設共融社會及工作環境的認識與參與。如欲了解更多資訊和合作機會,歡迎聯絡本研究團隊: se-research@eduhk.hk
作者資料:
商靚博士:香港教育大學社會創業與發展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主任、助理教授 | 官網:https://eduhk.hk/ssps/lshang
錢蓉玲女士:Certified ESG Planner, ICSD | LinkedIn: www.linkedin.com/in/ginychin
[1]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2025年3月29日)。關注年輕中風。報刊專欄。https://www.med.hku.hk/zh-hk/media/knowledge-exchange/newspaper-columns/2025/mar/odn_20250329
[2] 車錫英(2018年9月6日)。心臟復康知多少。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https://www.nur.cuhk.edu.hk/in-the-press/20180906-hkej-hk/
[4] Shang, L., & Chandra, Y. (2025). Exploring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Co-Production Processes in the Disability Sector: Individual and Collection Action Views.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54(1), 301–323. https://doi.org/10.1017/S0047279423000077



